2024-05-24 05:26:51 | 利好高考网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4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利好高考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天文学和相关数理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的天文实测和理论分析能 力,能在天文、航天、测地、理论物理、空间和地球物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科 学普及等方面工作的理科创新型或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天文 观测方面的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相关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 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科学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天文学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工作所需的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扎实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进行天文观测的基本技术和 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初步的在天文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或在空间环境与深空探测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 能力和一定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6.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天文学。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热物理、电磁学、近代物理基础、理论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 学、数学物理方法、天体物理基础、天体测量学基础、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实测天体物理、 恒星大气等。
核心课程示例:大学物理(128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统计物 理(48学时)、电动力学(64学时)、量子力学(64学时)、普通天文学(112学时)、普通天文学实 习(16学时)、天体力学基础(48学时)、球面天文(48学时)、实测天体物理(64学时)、实测天体 物理实习(32学时)、理论天体物理(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文观测实习、早期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天文学实习、实测天体物理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普通天文学》、《天体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恒星物理基础》、《计算天文学入门》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政府、事业类单位:天文观测、星象研究。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天文学专业就业方向
天文学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群众科普、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天文学专业学生一般有两种选择:毕业生考研方向:有志于从事天文研究的学生,可以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将来献身于科学事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
天文学专业就业前景
据了解,国内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学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仅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所,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可以说,天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研究和扎实的理科功底的学科。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前沿学科之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使天文学进入了研究天体的物理状态和过程、探讨天体和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的新阶段。 天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天文学和相关数学、物理学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的天文实测和理论分析能力,能在天文、物理、空间科学、航天、测地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天文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学、数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天文观测方面的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相关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光学专业大学排名的相关内容。
光学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光学工程学科评估排名: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合并组建。原华中理工大学前身为1952年国家筹办、1953年10月开学的华中工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前身为1907年德国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德文医学堂。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1952年12月创建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天津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光电专业排名前十名的大学?(天文学专业大学排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光学专业大学排名 光学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光学工程学科评估排名: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
张雪峰谈光电信息工程排名 张雪峰谈光电信息工程排名如下: 张雪峰谈光电信息工程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 北京大学(排名第3)。 清华大学(排名第4)。 东南大学(排名第5)。 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 复旦大学(排名第7)。 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 南京大学(排名第9)。 浙江大学(排名第10)。
光电专业排名前十名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光电集成与光网络专业大学排名 光电集成与光网络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1、电子科技大学(光电集成与光
光电专业排名前十名的美国大学 关于美国光电学的学校排名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 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 麻省大学洛威尔分校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Lowell 耶斯希瓦大学Yeshiva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 杜兰大学Tulane
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排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北京大学(排名第3)、清华大学(排名第4)、东南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复旦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浙江大学(排名第10)。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光电专业排名前十名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
光电专业排名前十名的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光电集成与光网络专业大学排名 光电集成与光网络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1、电子科技大学(光电集成与光
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排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10名的大学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2)、北京大学(排名第3)、清华大学(排名第4)、东南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复旦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浙江大学(排名第10)。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2024-04-03 06:38:50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5 14:56:22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