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 12:20:41 | 利好高考网
学校优先原则
以考虑上一个好学校为出发点。主要考虑的而是学校资源、就业待遇、出身的问题。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能进入985/211的院校自然有原因,两方面,一是院校本身实力强劲,一是国家政策扶持。不管哪方面原因,能进去自然是好的。
就业上,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
另外,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211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些分数优势不是很明显的考生,如果想上好学校,其实一些985/211因为地域原因,相对来说比较好上一些,不妨考虑一下。 利好高考网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地域原则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看来,在哪个城市上学也很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还有各省首府。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
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
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专业原则
对于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这一原则上可以考虑放轻一些,而一些成绩没什么优势,好学校基本没希望的,专业上要看重些。
说起来大学、专业,很多人都纠结,其实,考生可以多问问自己,综合考虑下自身和家庭情况,再做决定。
平台真的很重要,不管城市还是学校都是平台。在好的平台,可以获得更宽阔的事业,接触更优秀的人。我到首都北京,就比我在老家省会看到的东西更加先进。在清华北大接触的人,肯定比老家普通大学的学生出色的人更多。学校水平差不太多,选地域好的。地域差距小于学校差距的,选学校好的,专业尽力而为,选适合自己的。专业更重要一些,只要你的专业实力摆在那里,自己在主动找工作不会太难。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三个方面要平衡一下地域方面的话,一线城市的学校资源基本都会比二三线的城市好,学校的话,清华北大一定会比普通二本学校好,这个体现在个个方面。对于高分段的考生而言,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院校的选择放在首位。因为。这些院校能够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具有浓厚的学风,也具有一流的大师,能够为考生今后的继续发展,继续提高,继续深造创造许多优越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定好专业之后,再来考虑学校和地域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对于分数高的同学来说其实并没什么好纠结的,大部分名校都是在省会城市,不必担忧毕业后的发展问题。
对于中分段的考生而言,必须把专业的选择放在首位。因为,对于这个层次的考生来说,要想选择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一定要考虑考生今后的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和发展问题。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行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院校,譬如电力类的高校,航空类的高校,铁道类高校,应用性强的高校,如上海海关学院等院校。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应该怎么选?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的相关内容。
随着高考成绩可以查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和家长开始关注高考填报志愿问题。 到底是学校比较重要还是专业比较重要?下面,我来发表一下我个人看法。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学校和专业,而是你所要去往的城市。 正如前段时间,很多人会提到大学一定要进入一个大城市。其实,所居住的城市对你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城市的规格和水平代表着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这也代表着工作岗位的多少和你未来的薪资水平。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基本上都会选择在毕业后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城市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就业机会。其次,一个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要考虑到。因为你起码要在这座城市待上四年甚至更久,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对你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城市这个因素。
其次,我认为学校和专业同等重要。 一个高水平的院校可以为你提供更多资源以及帮助你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同时一个高水平的院校环境基本上也都是很现代化,让人很舒适。而一个好的专业可以让你毕业后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并且会让你在大学四年中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当我们看待这两个因素时,我们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如果为了进入一个好的院校,而选择了一个就业率很低或者你不喜欢的一个专业,你的大学四年可能会过得很痛苦。而如果仅仅为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而进入一个水平很低的一个院校,你的专业能力可能就无法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学生所比较。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两个因素同等考虑。
但是,在现实选择中,可能没有办法兼顾所有要求。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喜欢的未来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志愿填报三原则如何平衡?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高考填报志愿如何把握好平衡点? 志愿填报是高考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数据波动大意味着录取分数线和专业热度可能会有较大变化,这给考生的志愿选择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 深入了解历年录取数据:分析目标院校过去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了解不同专业之间的分数差异。尽管每年的数据会有所波动,但通过对比历年数据,可以大致判断出哪些专业比较热门,哪些相对冷门。 关注招生政
大学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大学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如下可供参考: 平行志愿是按照考生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投档录取的,当考生分数达到第一所报考院校最低投档线即可进行投档,若符合院校招生条件并且达到了院校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如果没有达到第一个学校投档线,则看第二所院校是否满足投档条件,依次类推。 一、具体规则 1,第一平行志愿,学校会有一个最低的分数段。然后从专业录取
高考志愿填报应如何权衡兴趣? 1.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感兴趣的专业可以激发我的学习热情,使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2.职业前景与发展:在选择专业时,我会关注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选择一个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成功。 3.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我会关注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师资
高考平行志愿的顺序是怎样的? 高考报考ABCDEFGHIJ是平行志愿。 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虽是平行关系但仍有逻辑顺序,该逻辑顺序由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先后决定。以普通文理类为例,录取时检索考生所填报的9个院校志愿,按逻辑顺序即A、B、C、D、E、F、G、H、I院校依次进行。 比如检索到张三时,先检索其A志愿院校,如果满足学校要求则投入该校,不再检索后续院校志愿,如果不满足
高考志愿如何平衡专业和学校?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平衡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道路和人生方向。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好地平衡专业与学校的选择: 明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首先,考生需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专业,将有助于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同
四川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 四川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如下: 规则: 四川省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根据志愿”的原则。即:在投档前先对上线考生按总分进行排序再根据志愿逐个检索投档。 填报技巧: 合理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合理、有序组合院校志
如何填报平行志愿? 参考往年高校录取的平均分和位次,通过我们成绩与平均分对比,看自己是否有机会被录取,我们还可以综合该高校前三年录取平均分数线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好服从调剂,我们填报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就是“一次投档”,如果你的高考分数线没达到你报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而且不服从调剂的话,就会退档。 平行志愿填报方法 1.按专业优先。学生对专业充分了解,已经拥有了几个意向专业,从有这
高考填报志愿的原则是什么? 关于志愿,希望以下几点可以帮到您: 一、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